IPA历史悠久,伴随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地扩张而独步全球,曾一度被拉格后来居上并渐渐沉寂下去,如今再一次大行其道。IPA的发展历史值得我们详细了解。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由成立之初开展香料贸易,转变为从印度进口上等的棉花和丝绸。那时,号称“大洋主人”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最大型的远洋运输船只,将大宗商品从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孟买和马德拉斯带回伦敦。但是这些大型船只在出发时却空空荡荡,因此作为公司福利,船员和公司职员被允许携带私人物品以供他们在漫长旅途和“外派”中解闷,或者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售卖牟利。

粗略计算一艘货船的私货重量可达50吨。有了时间和物资,在大洋上百无聊赖的东印度公司职员们把“吃喝的艺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根据史料记载,船员和公司职员在航程中携带大量火腿奶酪,陶瓷玻璃餐具,以及大量啤酒红酒。东印度公司对这类行为还加以鼓励,甚至从那些“走私货”投保抽成,以保证运输过程的质量。一方面公司希望员工身心愉悦,安心工作,另一方面如果禁止船员和职员出发携带私货,他们走私航行沿途的劣质私酒会带来更多麻烦。

至18世纪末,乔治·哈钦森(George Hodgson)的弓弩(Bow)酿酒厂是为此类航行提供啤酒的主要供应商。這家酒厂地处英国东伦敦东印度公司总部附近,借此地利,该酒厂的啤酒在船主船员中知名度颇高,另外老板哈钦森还为出远门的职员们提供赊账,允许他们从印度回来赚到钱以后,再付酒钱,那估计都是一年多以后了。

Bow酒厂,IPA的发祥地

直到17世纪,麦芽出芽这道工序都是在酒窑中通过燃烧木头和稻草升温来进行,产出的啤酒自然带有烟熏味和深棕色,缺点是缺少统一风味。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焦炭冶炼技术的发展,煤炭纯度得到提高,也给啤酒酿造的出芽操作带来深刻影响。焦炭燃烧持久,加热稳定,比木材和普通煤炭更清洁,燃烧后的残留物更少。虽然深色偏甜的波特仍然大行其道,但是一些精明的啤酒生产商已经瞄准有钱人的味蕾开始加紧研发淡色艾尔了。

IPA中的Pale,中文译作“淡色的”,其实不太恰当。Pale的名词形式为Pallor,文学上形容一个人“面如死灰”的灰,一个人得了肝炎,脸色出现“肝炎黄”,一个贫血病人的脸色,都是用Pallor来形容。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流行“以病为美”,那时流行的是贫血脸和肺结核咳,所以惨白和惨淡就是高档的标签。

当时在印度的英国军队似乎更喜欢深色稍甜的波特,而有钱的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却更喜欢追求品质和档次。哈钦森的淡色艾尔和当时流行的波特相比,色浅味苦,结果脱颖而出,成为有钱阶级身份地位和趣味的象征。

哈钦森的淡色艾尔度数高,并伴有大量啤酒花。啤酒花可以作为保鲜剂,其苦味也可中和麦芽的甜味。在从英国绕过好望角到达孟加拉湾的漫长航行过程中,艾尔在船舱的橡木桶中来回摇晃,气温随纬度高低变化,人们自然觉得這样长时间“陈化”的啤酒会非常可口;其实即便遇到艾尔因细菌污染酸败,大量啤酒花的浓烈酒花香气也可以掩盖這一问题。

哈钦森的淡色艾尔几乎垄断了整个东印度市场,使得他开始自我膨胀,不仅赊账变得越来越困难,还将销售捆绑运输物流。种种垄断市场的行为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心生不满,决定引入竞争,打破垄断。

182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董事坎贝尔·梅杰班克斯(Campbell Marjorbanks)与一家位于特伦河畔伯顿(Burton-on-Trent)酒厂的老板萨谬艾尔·艾索普(Samuel Allsop)接上头。

伯顿位于英格兰米德尔兰(Midlands),向来以酿酒闻名。该地区的水中矿物质含量特别适合酿造啤酒,至今在啤酒酿造中,往酿造用水中添加无机盐成分的工艺,被称为“伯顿化”(Burtonise)。

18世纪的伯顿地区已经和俄罗斯开展了有价值的双边贸易:俄罗斯产的木材运到伯顿地区,用于制作贮存啤酒的木桶(过桶的源头);伯顿地区出口烈性深色甜味啤酒到俄罗斯(叶卡特林娜女皇对这种啤酒赞不绝口)。但好景不长,这项双边贸易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中断。而当贸易重开之时,俄罗斯宫廷却开始鼓励本地啤酒的发展(波罗的海地区的啤酒),对来自英国伯顿地区的啤酒课以重税。

因此,以艾索普为代表的伯顿啤酒商人急需新的出口市场,而东印度公司的梅杰班克斯需要打破哈钦森对出口印度啤酒的垄断。双方都认为自己非常需要对方,但是梅杰班克斯认为伯顿地区的甜味艾尔可能不会在印度受欢迎,于是说服艾索普,若想要获得成功则必须仿制哈钦森的苦味艾尔。即便仿制成功,从英格兰中部的伯顿地区到伦敦地区的运输成本也不得不考虑其中,此外还得避开主要竞争对手哈钦森。所有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之后,艾索普的啤酒大受欢迎,而且,越来越多伯顿地区的酒厂加入其中,哈钦森的啤酒逐渐被淘汰出局。

随着不列颠帝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展,越来越多的啤酒厂也在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增产“东印度艾尔”或者“印度市场特供艾尔”。到19世纪30年代,IPA开始取代马德拉或波尔多红酒。

当IPA征服了印度的味蕾,同时也征服了世界,从美国,澳大利亚到东南亚。英帝国建设者从世界各地回到英国老家,想继续饮用IPA的需求,也造成IPA在英国国内的大行其道。巴斯啤酒厂生产的IPA,巴斯淡色艾尔成为了英国最畅销的啤酒,其红色三角形商标出现在世界各地——更有甚者称其为第一个全球化品牌。

巴斯淡色艾尔

巴斯淡色艾尔曾经有多流行?19世纪60年代,這款IPA作为第一款在日本销售的啤酒。此外,20世纪初,泰坦尼克号巨轮上装载的啤酒也是巴斯淡色艾尔。更值得一提的是,巴斯淡色艾尔这款啤酒曾在油画杰作中多次出现。法国现实主义油画大师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于1882年创作了一幅布面油画《女神游乐厅的吧台》(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巴斯淡色艾尔啤酒瓶出现在吧台的右侧。這是马奈的现实主义风格代表作,出现在各类关于艺术和历史的论著中,其如相片一般的记录手法也保留下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点点滴滴,当然巴斯淡色艾尔啤酒瓶也就這样被计入历史。另外,毕加索也曾把巴斯啤酒瓶画了不下三十次,不过抽象派油画里,这个瓶子倒是怪怪的。总之,IPA直到20世纪上半,都很火。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巴斯淡色艾尔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淡色艾尔在其炎热的殖民地,却没有流行很久,因为有其他更好的解暑饮料出现。1858年,汤力水(Tonic Water)配置成功,可以和金酒,奎宁一起饮用,有防治疟疾的功效。而且冰块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得,加冰的白兰地苏打水在热带地区更受欢迎。到了19世纪末,发源于德国和波西米亚地区的拉格发酵工业化以及一系列工业生产制冷技术的运用,使得IPA越来越无利可图。由于新一轮全球化浪潮,让拉格酿造者从欧洲大陆走遍天下,不仅北美澳洲这类传统市场的艾尔被拉格取代,连中国,日本,东南亚这类“新兴”市场,也成为拉格的地盘了。在IPA的老家,更坏的消息则是来自政府的税收政策,自1870年英国首相威廉·格兰史东(William Gladstone)起,英国政府便着手根据酒精度高低设置酒税,而比较烈性的IPA自然遭到重创。(看看俄罗斯,在2011年之前,酒精含量低于10%的啤酒只能算饮料!)而拉格类啤酒,酒精度数低(奸商说這叫“清爽”),酿造成本也降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粮食短缺导致酒精度继续降低,也使得艾尔酿造中“干投”啤酒花以及随后的橡木桶陈化等工序成为鸡肋。

为了节约工序和成本,伯顿地区的啤酒厂大多也转而拥抱拉格。然而在当地坚持批量生产艾尔的,只有一家美国人投资的康胜(Coors)啤酒厂。IPA在英国并没有绝迹,还有一些中小型酒厂在继续生产,比如爱丁堡地区的Deuchars,萨福克地区的格林王(Greene King),都是经典的IPA。不过他们的味道,在现在的IPA精酿爱好者心目中,其寡淡口味与“水啤”无益。


其实,无论啤酒酿造,或者艺术与科学,其品牌,创作者或者应用技术的演变如过眼云烟,而真正被世人记住的,只有风格或者理论。而有生命力的风格或者理论,是不会消亡的。

下篇我们会讲IPA的再次兴起。

Hops and Glory:這本书讲述了东印度公司职员把啤酒扩散到殖民地各地的历史事实。

分享到: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